乡村教师陈磊:青春在奉献中闪耀

爱无价,情永恒,他的青春在奉献中闪耀。

陈磊,1982年8月出生于湖北孝感市孝南区,2005年6月毕业于孝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大学本科学历,文学学士学位,现任教于阳新县半壁山农场学校。他眷恋农村这片热土,更眷恋农村的孩子们,他庆幸选择了“教书育人” 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,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让娇嫩的生命之花绽放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。

坚守农村学校  小天地也有大作为

2005年9月,响应国家资教政策,陈磊从一名大学生来到半壁山农场学校任教,起初不太适应农村的生活,对农村教育也有一些思想落差,但农村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让他静下心来,他下决心要用所学的知识教好他们,尽他所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。


他半壁山农场学校第一位资教老师,也是阳新县第一届资教生,16年来,先后也有近30位年轻教师来过半壁山农场学校教书,但其中四位外地教师由于不适应农村生活而辞职,十几位先后也调到了阳新城关学校。陈磊如今也在城关买了房子,不是没有想过也和其他人一样调到城区学校,起码工作生活都方便些,但他想:农村有广阔的天地,农村学生更需要他们,在农村学校教书也有大作为。



他是教育一块砖    哪里需要哪里搬

农村学校教师短缺是常有的事。


他是政治专业的,教的也是政治,学校历史课没人带,领导安排他教,他上!学校缺信息技术老师,他上!英语老师调走了,他上!语文老师请病假了,他上!地理老师休产假了,他主动请缨!


每门新学科他都先认真学习,深入钻研,付出的时间和劳动远比政治课更多更大,他不能因为不是他的专业就有理由让学生成绩落下,只要他站在讲台上,他一定要把学生教好。因此同事、学生和家长都说他是多面手,领导也说陈老师是教育的一颗螺丝钉,哪里需要哪里拧。


关爱学生   无私忘我

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”,爱是教育的灵魂。


任教以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,特别是寄宿制班级的班主任工作,事情琐细又繁重,他一直把“动之以情、导之以行、晓之以理、持之以恒”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。


碰到离异家庭的孩子,他就细致、耐心地做工作,帮他们解决思想问题,让他们能自强、愉快地在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、学习;碰到“留守生”就用他的手机定期让学生和他父母视频通话,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,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,多与学生交流沟通,让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;碰到学习困难,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,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进行家访,同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孩子。他取得了家长的信任,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,他所带的班级也都是班风正、学风浓、健康向上、团结协作的的先进班集体。 


关注学生个性差异   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

作为一名教师,他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,认真研究教材教法,研究新课程标准,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,对工作讲求实效,对学生因材施教。备课时,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特点,把备学生同备教材结合起来。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,而他则循循善诱的引导,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,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。


好学生谁都会教。在日常教学上,他很注重培优辅差工作,对于后进生,他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,课堂上多提问,多巡视,多辅导,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。课后多找他们谈心、交朋友,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。同时,充分利用思政课的特点,帮学生认识自己和社会,树立远大理想,对学生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帮学生做守规矩守纪律遵纪守法的好学生,真正做到“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”。他带的学生毕业后都感谢他对他们的不放弃和耐心教育,许多学生都说,“要不是陈老师我们现在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。”

他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,为农村教育和农村孩子做着一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育人必先立德是他为师教书的自律格言。

他用汗水和青春播种希望,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”的古训,引领学生,打开人生的一扇扇门。

“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

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”


正是无数老师

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与坚守,

让更多孩子获得知识、爱和勇气。


今天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,

他们的努力,

应该被更多人看到。

致敬陈磊,

致敬每一位默默坚守的乡村教师。

谢谢老师!


通讯员:朱东文

监制:刘俊

编辑:马婷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