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阳新】七旬浙商扎根龙港深山打造“世外桃源”

4月24日,风和日丽,晴空万里,从阳新县龙港镇沿着盘山公路驱车蜿蜒而上,前往界首村黄桃基地。刚进村口,道路两旁的桃树垂下枝条,像极了欢迎来客,随着逐步靠近基地,漫山遍野的石头山上,被成千上万棵碧绿的桃树点缀,置身其中,微风送来桃香沁人心脾,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一般。昔日世世代代都受穷,无人问津的石头山、大荒山变成了如今人人见了都称好的绿水青山、金山银山。这位已有77岁高龄的“新阳新人”功不可没,他在界首山上大刀阔斧的建设壮举,彻底让界首村除去旧貌换新颜,世世代代都受益,他便是湖北鸿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忠林。

用心打造荒山变桃园

2012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浙江杭州的矿业老板徐忠林来到湖北阳新龙港镇考察,在界首山上,他发现了那里除了矿产资源丰富,当地的气候、水系、自然环境更为优越,他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“开发农业,种植水果”。后邀请相关专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研究,界首村的土层深厚,透气良好,旱能浇,涝能排,且界首村的海拔较高,平均海拔在530米,非常适合种植黄桃。2013年,他将浙江的生意交付给原来的合作伙伴,毅然决然的赶赴湖北阳新,与村民签订了荒山承包合同,开启他的农业“智路”,打造鸿峰黄桃基地。

遇石挪石,遇坑填坑,数月后,荒无人烟的山洼被平整成连片可耕种的丘陵山地。期间,徐忠林一直住在茅棚,每天背着锄头、戴着草帽,在山岭里来来回回,直到后来活动板房建好才“挪窝”。树苗种下后,徐忠林也没闲着,除了聘请村里的农户做事,自己也参与除草、施肥、掏粪去养护桃树,数十载过去了,他活脱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。因为用心,他打造荒山变桃园,现如今界首山上种植黄桃7000余亩,核桃1000余亩,香榧600余亩,收成好的年份黄桃可产200-300万斤,产值约500多万,当初的荒山俨然已经变成了世外桃源。

用情带领农户奔小康

以前的界首村,是远近闻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,2014年,全村有133户446人被评为贫困户。徐忠林来到界首村投入3000余万元,流转土地1.2万亩,创立湖北鸿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种植黄桃3800余亩,带动贫户就业,在脱贫攻坚中做出巨大贡献,2019年11月,鸿峰公司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“湖北省扶贫龙头企业”。

徐忠林除了自己开着公司,还为带领农户成立了黄桃产业合作社,按照“五三二”模式,即为贫困户贴息贷款入股占50%,村集体入股占30%,鸿峰公司以提供种苗、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入股占20%,年终按股比分红的方法,带动当地贫困户127户入股,共发展黄桃1600亩,实现人年均增收1000元。该合作社于2017年5月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“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”。

“徐总是个有情有义的人,他来到我们这里,除了自己开公司在荒山上种植黄桃,还带动我们贫困户一起成立黄桃产业合作社,带动我们在家门口就业,这对于我们农户、特别是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来说简直就像“救世主”,我现在在基地做事,一个月保底拿2400元,加上土地流转分红,我现在已经不是贫困户了,我的生活已经奔小康啦!”57岁的农民李相均激动地说。

在界首村像李相均这样的农民有很多,说到徐忠林,他们都是竖起大拇指称赞。因为用情,他带动农户奔小康,现在界首村已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,不出门便可以得“三金”——489户村民土地流转得租金、198名劳力家门口就业有薪金、133户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得股金。

用力创新产业促振兴

当前,界首村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已发展到10000多亩,年产黄桃在300万斤左右,为实现新突破,徐忠林创办了鹏圆和黄桃加工厂,可生产黄桃干、黄桃酒,黄桃罐头等深加工产品,同时依托电商平台,打通了“互联网+生态农产品”线上销售途径,实施产、供、销“一条龙”产业链,将产品产品远销广东、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重庆等省市,实现了特色产品能卖得出、卖得远、卖得好的目标。

界首村现在不仅黄桃产业发展的好,它还一直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村落。根据历史记载,被后世尊为“楷书鼻祖”的著名书法家钟繇,在三国时期来到湖北阳新龙港中山岭,在此修道13年后得道成仙,四方民众筹资为其建庙名曰“太仙庙”,很多远方的游客都会因为“钟繇”和“太仙庙”慕名而来。“今年是我来界首村的第十个年头了,我也把这里当作了我的家,每天生活在山上,看着这美丽的山、美丽的水、美丽的桃园,还有这里淳朴善良的人民,我想除了发展黄桃产业,再为这里做些什么。徐忠林介绍道。

基于界首村当前的产业发展和文化底蕴,徐忠林联系浙江朋友,创新产业发展,实现“农旅结合”,开发界首桃源生态文化旅游区,打造融康养度假、农业观光、文化体验、生态休闲、研学拓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,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。

“真不简单!”界首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权说,“十年前,徐总本来是到了享清福的日子,可他却坚持带着儿子儿媳从浙江杭州来到我么这里创业,将我们这个以前‘鸟不生蛋’的地方打造成了其他村都羡慕的世外桃源,现在乡村振兴来了,徐总继续帮我们招商引资,开发旅游项目,这真是造福我们界首人民后代的工程,我打心底里佩服和感谢徐总。

”77岁的徐忠林扎根阳新数十载,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“新阳新人”,在阳新这片沃土上,他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打造出一片世外桃源,带领一个贫困村脱贫致富,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
通讯员:张冰

(作者:张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