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母亲节与护士节在五月相遇,阳新县妇幼保健院的这对母女用爱与专业,为生命的两端撑起守护之伞。母亲石志华是产科门诊护士,20余年迎接无数新生命。女儿潘楠则投身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,守护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。两代人的接力,诠释了医护工作的温度与传承。
在产科门诊,石志华的工作台前总是堆满了孕期检查单与育儿手册。面对准妈妈们关于孕期饮食、胎动监测等大大小小的疑问,她总会不厌其烦地解答,用温暖的话语安抚她们的焦虑。遇到高危孕妇,她会仔细记录每一次产检数据,主动与医生沟通,协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。
石志华说:“从准妈妈们第一次产检的紧张,到后期我们不定期地跟踪随访,慢慢地得到她们的信任。再看到她们分娩的喜悦,我们是参与者,也是见证者。”
女儿潘楠的职业选择深受母亲影响。在儿童康复科,她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。这些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不善表达,沟通困难,潘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。她通过音乐疗法、游戏互动等方式,一点点打开孩子们的心扉,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。
潘楠说:“小时候因为妈妈没有带我出去玩生过妈妈的气。现在从事了康复治疗师这个行业,帮助了许多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。现在也越来越有成就感,也越来越能理解妈妈。”
虽然同在一家医院,母女俩的交流却常限于匆匆的午餐时间。这个五月,双节交汇让她们对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石志华表示,作为一位母亲,能看到女儿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很开心。作为一名护理人员,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母婴保驾护航,这份工作也值得大家认可。
“妈妈是我的‘引路人’,以后我也会在守护‘来自星星的孩子’的路上坚持地走下去。”潘楠说。
在这个爱与责任交织的五月,石志华在门诊见证新生命成长的奇迹,潘楠在康复教室守护着迟开的花朵。两代白衣天使以不同方式诠释着南丁格尔的誓言。她们的故事,是母亲节和护士节里最温暖的注脚。
记者:石蕾
一审:张贵华
二审:胡凌露
三审:朱兰青